廖君才经营着一家名为华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玺医疗”)的企业。与大多数小微企业一样,华玺医疗目前正面临融资难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广东省数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之一,华玺医疗的境遇并非个案。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今年以来,国务院共召开了14次常务会议,其中5次提到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
近日记者赴广州、东莞等地调查采访时了解到,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并不如意。一方面,“轻资产”的特性使其融资难的状况更为突出;另一方面,银行在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中面临新的问题和诸多困惑。
研发投入巨大融资难上加难
在广东采访,记者发现,一方面,巨大的研发资金投入导致科技型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比一般企业更为强烈;而另一方面,先天“轻资产”的特点,又决定了这些企业在融资方面毫无优势可言。
据统计,广东省目前拥有中小企业数量80多万家,位居全国第二。此前广东省金融办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最近3年曾经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中小企业约占60%;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数量更少,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则少之又少。
在广州科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易光电”),行政财务总监豆志芬向记者透露,仅在2013年企业研发投入就达到600余万元。
建行广东省分行中小企业部副总经理马亚萍告诉记者:“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缺乏传统业务需要的抵押担保措施,这使得他们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其突出。”在广州,不少企业与华玺医疗一样,不得不选择高成本融资方式。
其实,廖君才的企业还算是幸运的———之前他已经从当地建行获得了近500万元贷款,但他并不满足:“我需要的贷款金额是2000万元。”面对记者,廖君才脱口而出,“我们设计的新产品很有市场,常常是还未投产,订单已经先到了,资金需求大而且急迫也是必然的。”
然而,对于一家年销售额尚不足2000万元、且无充足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廖君才的“胃口”在不少银行看来太大了。一位银行信贷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贷款与收入要有一定匹配的原则,通过担保公司放大抵押率以及为其发放信用贷款,目前华玺医疗可申请到的贷款规模不超过500万元。”
事实上,为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近年来当地银行业做了不少努力,千方百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以建行广东分行为例,截至2014年4月,该行累计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2.84亿元,支持了125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但由于贷款需求一定程度上有悖于银行贷款原则,大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仍难以从信贷渠道获得满足。
银行创新遇挫:专利权质押顾虑多
马亚萍告诉记者,科技型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成长性”的特征,因此被银行视为“高收益、高风险性”客户。为防范风险,银行普遍不会选择处于孵化期阶段的科技型企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以及金融服务创新,大多是针对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
据记者了解,考虑到科技型小微企业很难提供符合银行机构规定的抵押物种类和足额抵押物,包括建行广东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依托动产、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多种类型资产,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由于科技型企业最大的价值不是实际产品,而是体现在其知识产权上,因而,无论在华玺医疗还是科易光电,记者看到,专利产权证书均被摆放在企业最显眼的位置,足见专利权对企业的重要性。银行人士也表示,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近年来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创新产品应用中的挫折遭遇,正成为银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一大困扰。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尽管科技型小微企业大都拥有核心技术,当地一些银行也开展了专利权质押信贷业务,但目前这项业务却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某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做专利产权质押业务,我们心里没底。正因为没底,所以对于专利权质押的选择十分严格。”
据了解,专利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由于后两者专利权期限较短,均为10年,且易被模仿,目前银行均不将其作为质押标的。
即便是发明专利,银行也有顾虑。记者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通常一个高科技产品包含的专利产权数量多达几十个。一些不法企业利用这一点,仅将部分非核心专利产权抵押给银行,以欺骗的手段获得银行贷款。这使得企业出现违约风险时,银行无法有效防范。
为了解决银行的顾虑,一些企业往往会主动按银行要求质押多项专利权。但由于专利权价值评估难度大、无有效质押监管等特点,还是会令银行慎之又慎。
担保乱象未除:呼吁健康融资环境
事实上,随着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对金融需求逐渐多元化,不少银行已经主动把服务的重点由单一的信贷业务向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延伸。
在建行广东分行,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行利用结算网络、现金管理系统和电子银行,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资金集中、代收代付和财务顾问等服务。
不过,采访中,当地一些银行和企业都反映,要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银行提高创新能力外,还应当努力营造健康的融资环境。其中,担保机构存在的乱象值得警惕。
“经营科技型小企业十分不容易,‘华鼎担保事件’的出现又几乎将我们推向绝境。”据豆志芬介绍,2012年,曾是广东省最大规模担保公司的广东华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鼎担保”)因涉嫌骗取贷款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由此引发的担保风波影响到与之关联密切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和银行机构。
据当地一位商业银行负责人回忆,华鼎担保将部分银行贷款挪用进行投资,这一风险事件直接导致银行对担保公司的态度发生转变。当时,四大行基本停止与民营担保公司合作,对新业务审核也更加严格。
“当时银行信贷资金全部退出,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豆志芬介绍说,科易光电也受到了牵连。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距离“华鼎担保事件”已过去两年时间,但担保机构存在的营运不规范现象还是令银行机构存在诸多顾虑。上述商业银行负责人就表示,“目前我们只选择有政府背景的担保机构进行合作。”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担保规章制度不完善,少数担保机构存在担保资本金不实、对外投资过多、担保风险准备金不提或提取不足、担保风险集中度偏高、为争取客户而放松担保审查和风险控制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担保行业在银行中的信用,是银行不愿与担保机构紧密合作的重要原因。
对于这些问题,银行相关负责人建议,应加强对担保机构的有效监督,促进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并分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