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货币政策要稳健也要灵活
2月19日,央行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以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提供2.7万亿元长期资金,灵活开展公开市场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合理把握流动性投放节奏。
2019年,央行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报告显示,2019年普惠小微贷款“量增、面扩、价降”,民营企业和制造业融资条件明显改善。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下降,去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较2018年高点下降0.48个百分点。
报告称,展望未来一段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化。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办好自己的事。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影响。
《报告》认为,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经济增长保持了韧性,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是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着力点,既兼顾经济增长,又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
不过,《报告》指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往往和社会信用收缩交织共振,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体现了强化逆周期调节,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防范社会信用收缩和经济下行压力之间形成恶性循环的风险。
“当前宏观杠杆率仍处在高位,这一机制设计也有助于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使得宏观杠杆率很难像2009年至2017年一样年均上升超过十个百分点。”《报告》称。
倡导银行向实体让利 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
《报告》也关注到了银行利润增速相对较高的问题,并在专栏中详细分析原因,认为需理性看待。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总体趋缓,但仍相对较高,受到普遍关注和讨论。
数据显示,至2019年三季度末,A股上市银行总市值占全部上市公司总市值约16.56%,利润总额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约39.01%。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65万亿元,同比增长9.19%。
从利润使用看,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用于缴纳所得税、分配股利、提取一般准备、提取盈余公积和留存未分配利润,其中后三项都用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A股上市银行近三年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利润约17%用于缴纳所得税,23%用于普通股股利分配,剩余的60%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由此可见,银行利润来源于实体经济,大部分又用于补充银行资本,并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最终反哺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报告》称,当前,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需要有资本金,化解风险也要有资本金,而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存在较大资本缺口,在拓展外源资本补充渠道的同时,保持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尤为重要,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有助于银行补充资本,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也有利于达到国际监管标准。
《报告》还分析,从利润来源看,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长与资产规模较大和管理成本较低有关。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平均为2.2%,处于国际中等水平,高于亚洲银行业,低于美欧银行业。2017和2018 年我国商业银行平均成本收入比低于30%,而大部分国际主要银行成本收入比高于50%。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银行要发挥利润较多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用小成本办大事,把更多金融资源转向小微企业,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适当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过高要求,向实体经济让利,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中长期看,激发小微企业等微观主体的活力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无论对实体经济还是对银行都是有利的,最终将有助于银行利润长期可持续增长。
信贷继续促经济调结构 坚定房住不炒
此外,在房地产政策方面,《报告》继续强调,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房住不炒是趋势,也是原则,同时,地方在原则下微调政策也是趋势。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月因为疫情影响,全国房地产政策井喷,当月全国已有超过40个城市发布了房地产相关政策。大部分都是有关疫情下的房地产市场调控。“40多个城市发布了各种房地产政策,主要集中在公积金政策和土地款缓解政策,还有预售加快政策。这些措施不是鼓励炒房,而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疫情冲击下,不可能鼓励炒房,但房地产是重要行业,稳定也非常重要。”张大伟如是说。
张大伟指出,多地发布房地产政策,的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特别是减缓土地出让金交付,对于很多之前拿地企业有很大作用。另外,预售资金的监管政策放开,对于企业资金压力缓解也有很大作用。
此外,下阶段,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运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的信贷支持。
事实上,2月3日开市以来,央行一直对市场资金面呵护有加,同时,2月央行相继下调逆回购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打开空间。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接下来,要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未来,随着通胀涨幅回落,降准和降息仍有空间。
报告进一步提出,下阶段要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促进银行积极有序运用LPR定价,转变传统定价思维,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同时,要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公平定价秩序,严格落实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