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9月7日,2017市场监督管理论坛在海口召开。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超峰分别在会上作主旨演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世界银行高级分析师多丽娜·格奥尔吉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民等嘉宾分别作主题发言。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创新市场监管
营造更好更优的市场环境
张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不断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成为“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展现出鲜明的改革特点:从试点探索拓展到整体推进;从微观改革拓展到宏观制度建设;从单一部门改革拓展到多部门的综合性改革;从激发活力拓展到规范市场秩序;从便捷准入拓展到便捷退出;把法制保障贯穿到改革的全过程。
张茅指出,商事制度改革改善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改革的宏观效应不断显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新设市场主体5511.7万户,平均每天4.3万户;其中,新设企业共1719.3万户,平均每天1.3万户,今年前8个月平均每天1.6万户,而改革前平均每天6900户。二是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三是扩大了就业和税收,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四是改善了营商环境,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从2013年度到2016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每年提高6位,共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张茅强调,从发展趋势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力,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任务。
张茅表示,着眼未来,要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要树立现代市场监管理念,改革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要求我们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条件;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推进市场监管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
“经济自由”与“市场监管”
周其仁表示,“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关键词之一,与商事制度改革关系重大,商事制度改革在经济层面上有效地扩展了普通人的经济自由。中国曾经走了一段很长的计划体制的路子,改革开放极大推动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30年来,中国一代人的经济自由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农民可跨产业、进城镇,个体户和民企创业自由,普通人可以自由升学择业,甚至出国出境消费、融资和投资。30年的高速增长让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发生了巨变。但从全球的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原先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独到的科技优势尚未建立。进行商事制度改革,不仅能降低制度性成本,也承担创新驱动增长的任务,既涉及“立足”,也涉及“往上打”。
周其仁认为,扩大经济自由非常重要,而另一方面,在增加生产、繁荣市场、强国富民的同时,扩大经济自由也伴随一些负面现象:冲击既成秩序、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形形色色的欺诈、公共秩序和环境安全问题等。
周其仁认为,社会面临两面的挑战,要扩大自由,就要限制一些人损害他人自由的自由。具体如何拿捏分寸,将是一个长久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考验。需要运用一系列机制,包括第一方自律、第二方约束、第三方非强制约束及强制性约束,不要政府大包大揽,要充分发挥市场内生的、基于资源的、自发的非强制性约束,依靠信息化技术,做到聪明监管、智慧监管、精准监管,在保障普通人最大限度的自由的同时,收敛侵犯他人自由的行为。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以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重点的市场监管变革
迟福林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需求,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加快推进以完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重点的市场监管变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
他认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成长状况令人担忧。促进发展的关键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把“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纳入市场监管机构的重要职责。为此,他倡导由市场监管部门来组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机构。
迟福林指出,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新经济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因素。为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既要有规范化的监管,也要避免“用旧制度管理新经济”,应当建立科学灵活、有效的新经济监管体制,明确把新经济作为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他表示,服务业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而服务业市场开放与发展面临着比较突出的行政垄断或行政管制。对此,迟福林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把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责;二是把形成新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任务;三是把反行政垄断作为市场监管变革的重大任务;四是把尽快建立统一的反垄断体制作为市场监管变革的重要举措。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超峰:
以形成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
改革创新市场监管体制机制
毛超峰指出,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是本届政府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商事制度改革的试点、推开和普及,有效地释放了改革红利、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海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减少一大批审批事项,在重点园区推行“极简审批”改革试点,率先在全国整合建设省级政府“12345”综合服务平台,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最大限度优化便民服务,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毛超峰认为,一个地区拼资源优势,拼特殊政策的竞争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更多的是,拼市场秩序、拼营商环境、拼服务效率、拼市场监管。下一步,要在内外市场互动、新旧业态并存的新阶段尽快提高我国市场监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应明确几点认识:一是市场监管的基础是“放”,要以更大的开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率先推进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赋予企业更大的投资自主权,重点监管特定领域,同时更多地使用法治监管手段,提升监管的可预期性,减少行政监管手段,对新产业和新业态采取包容审慎监管的方式,鼓励创新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二是市场监管的核心是“明”,要以大数据开放营造透明的市场环境。要加快打造跨部门的市场监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加快政府的数据开放进程,并积极探索建立大数据双向流通的监管系统,形成“互联网+信用监管”的新模式。三是市场监管的保障是“统”,要以更加统一的监管体制显著提升监管效率。要着力解决其中的技术性、对接协调和人员出路等问题。
世界银行高级分析师多丽娜·格奥尔吉瓦:
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17——机会平等
世界银行高级分析师多丽娜·格奥尔吉瓦介绍了其研究内容,讨论其中的中国数据,分享全球商事改革的良好经济做法,以供中国借鉴。
营商环境报告是世界银行以一定的指标体系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营商环境所作的评价,按年度公开发布。
本年度数据显示,如今的全球平均收入差距比25年前更大。过度的收入不平等可能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改善营商环境,减少企业负担,可促进新公司的产生,减少收入不平等状况,有助于促进增长和机会公平。营商环境改善的同时,能使成本降低,让低收入人群进入市场。
报告发现,政府的政策在中小企业的日常运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营商环境数据的中心跟焦点,因此未来的目标应是使监管更加高效、更加易于实现、更加易于实施。
今年的营商数据来自于世界隐含调查的139个经济体的13万家企业,难易程度排名涵盖了10个领域: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财产注册,获得贷款,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目前情况下,全球各经济体普遍实施改革,营商环境各指标改善程度不一。中国在开办企业方面的得分为81.02分 (非常接近前沿),排名第127位,在亚太地区以及全球层面上还有更大的改革空间。
多丽娜女士选取了开办企业、保护少数投资者、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四个指标,分享了其他优秀经济体的出色经验,如无实缴最低资本要求、公司文件获取便利化、简化破产程序、建立有效的重组程序等。
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民:
协同共治促进市场和谐发展
刘文民表示,我国消费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了机遇。齐鲁制药海南公司抓住医药市场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提升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他表示,齐鲁制药海南公司的快速发展,除了自身在提升产品质量、注重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外,也得益于营商环境改善起到的助推器作用。
发扬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国际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源头,实施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齐鲁制药海南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创新企业发展手段,成为海南省首家通过美国、欧盟“双认证”的医药企业。
刘文民表示,“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使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下降。政府部门精准招商、敲门招商,引进齐鲁制药4条生产线项目并列为重点项目,部分项目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8项精简到2项,大大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抢得市场先机。
刘文民认为,简政放权、“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马上就办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为企业解决发展瓶颈和困难,建立新型政商关系,实现政府与企业相互促进、互惠共赢。
他提出,“宽准入”的同时要做好“严监管”。对此,不仅政府要做好监管工作,严惩违法经营行为,进一步创新监管理念和体制机制;同时要提升行业自律、企业自治,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承接政府的职能转换,参与社会管理。企业也要提升社会责任感,加强自我管理,推动市场信用、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
改革“放管服”
在放宽市场准入上
一是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从 2014年3月到 2017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先后出台了注册资本登记改革、企业住所登记改革、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有效降低了创业创新的制度性成本。
二是实施证照合一改革。2015年10月1日,全国范围实施了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2016年10月1日,在“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又实施了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12月1日,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两证整合”。
2017年10月1日,全国范围内将实施“多证合一”改革。
三是推行先照后证改革。2014年1月以来,已将全部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 先后分四批改为后置或取消。
四是完善企业退出机制。2017年3月1日,全国范围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推动市场准入和退出全程便利化。
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上
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意见》,要求坚持放管并重,实行宽进严管,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2014年10月1日, 《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正式施行,确立了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强化了信用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2015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明确了“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市场监管原则,初步构建了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
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 《“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提出了市场监管的新理念,确立了六项监管原则,为市场监管工作描绘了宏伟蓝图。
2017年8月,国务院公布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调整了监管查处范围,明确了监管部门职责。
在优化服务上
一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 《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从资金、财税、信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2015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牵头建设的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全部功能上线。
2017年3月,小微企业名录升级改版,实现对小微企业的集中查询和扶持信息的集中公示。
5月8日,国家工商总局就助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发布意见,促进小微企业进得来、留得住、经营好。
二是加强市场环境建设。2013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提出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是发挥竞争政策作用。国家工商总局高度重视发挥竞争政策在维护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公平中的作用。根据总局的建议,有关竞争政策的内容多次写进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文件。
商事制度改革
大事记
2013年
2月28日
十八届二中全会决定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放宽工商登记条件,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监督管理。
10月25日
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确立了商事制度改革总体设计。
11月12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
12月28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六次会议审议修改了《公司法》,明确将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制度,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法治保障。
2014年
2月19日
国务院决定修改《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8部行政法规、废止2部行政法规,确保改革依法推进。
3月1日